流量明星是什么意思,明星流量是什么含义?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流量”作为一个新名词应运而生。在与互联网造星工业的结合后,又衍生出了“流量明星”这一全新的概念。

“流量明星”是指在网络时代,那些拥有极高人气、大量粉丝和强大号召力的艺人。这些明星是根据“流量即王者”商业逻辑所培育出来的产物。

广电总局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了十项措施,旨在重拳整治流量明星乱象。这标志着流量明星养成模式的屡试不爽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他们被网络平台推波助澜后,管理失控,现在已经不再被容忍。这一举措也让人深思,“流量明星”一词下隐藏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不禁唏嘘,反思起娱乐圈在网络时代为何会误入歧途, "流量明星"为何频频成为"豆腐渣工程"。要理解这一切必须从流量的起源说起。

流量的前世

流量一词并非仅限于电视领域的术语,而是与互联网平台紧密相连的概念。

中国的电视选秀节目源远流长。自21世纪初以来,央视的《星光大道》、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中国梦之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女声/男声》、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节目,选拔出了许多拥有实力和人气的榜样,如凤凰传奇、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尚雯婕、谭维维、张杰、吉克隽逸、张碧晨等顶尖唱将。现今,他们已成为音乐界备受尊重和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电视选秀节目的基本逻辑是在专业评审与大众评委的共同选拔下,选出具有强大实力的大众偶像。

选秀节目时代涌现出许多娱乐圈的正能量榜样,他们形象阳光、积极向上,对演艺事业视为一生的追求。他们努力修养内在修养,并重视与粉丝的关系以及自身职业发展。即便起初并不是很出众,但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现出了持续成长的潜力。

在电视媒体中,艺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才华和魅力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楷模。明星与粉丝的关系建立在他们个人的业务实力和作品魅力之上。作为时代楷模,明星引导着青年一代朝着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目标努力,他们也成为了青年奋斗力量的焦点。

在过去的时代里,微博还未兴起,明星们并不会通过炒作和争议来获取关注。相反,他们需要凭借优秀的作品和与粉丝的真诚交流来赢得信任和喜爱。这种友好健康的明星与大众、市场之间的关系,让成名变得更加困难,只有真正出色的作品才能获得关注。

艺人是与粉丝共同生活于世界的活生生的人,在追求卓越的艺术表现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努力完善自我。他们尊重每一个人的喜好,努力创作出受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流量的今生

随着《青春有你》、《创造营》和《明日之子》等热门网综节目崛起,成为培养偶像的重要途径,偶像培养运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对明星产生了巨大影响,线上数据逐渐被视为绝对标准。一个偶像的诞生,不光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努力和才华,还离不开平台和粉丝的支持。众所周知,粉丝对偶像的支持和商家的投资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偶像选拔变成了一场“唯流量论”的闹剧。

近年来,日韩风格的明星在我国备受青少年喜爱,这种“软妹风”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趋势。网络造星现象源自韩日系偶像养成综艺节目,受到颜值经济和网络娱乐注重外貌的影响,选拔出来的偶像形象逐渐从“年轻”变得越来越“唯美”甚至有些“娘”,这种病态审美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与之相反的是,近年来电视台播出的一系列新形式竞技节目,如《不凡的运动员》《舞台风云》《挑战者联盟》《智慧大考验》等,坚持着主流审美,展示了新时代的优秀艺人、体育健儿、出色歌手和智力达人,呈现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榜样形象。这些节目将年轻人的审美观重新引导到正轨上,展现了励志的美、青春的美和阳刚的美。

“饭圈”文化比“娘炮”文化更令人担忧。韩国以广为人知的练习生培养模式为基础,是许多偶像养成节目的来源。与传统的选秀节目不同,网络造星注重“全民制作人”的概念,大众参与取代了专业评审,粉丝对偶像的职业生涯参与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同时,新的互联网环境下,艺人和粉丝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媒体的崇拜喜爱转变为更加平等,甚至粉丝对艺人控制权逐渐扩大。饭圈文化的A面显示出专业化、有纪律和有创造力的一面,但B面也出现了失控和异化的现象。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和互相攻击的行为频繁发生,集体性网络冲突成为一个严重问题。通过“牛奶打投”等一系列荒谬行为可见,国内所谓的偶像养成节目,大多只停留在了“养”而没有达到“成”的目标。

互联网时代的明星打造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互联网文化下粉丝经济的产物。各大互联网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如花絮、直播、直拍等增加偶像的曝光,从而增强粉丝的黏性;同时,平台也调度旗下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和广告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偶像的成长提供支持,并激发其商业价值。平台培养偶像,而偶像也在回报平台,形成了一种高效且收益可观的内循环,这也导致了偶像产业的生产链和游戏规则的改变。

更令人震惊的是,通过一系列经过精心经营的数据和排名,流量明星已经逐渐从"个人"变成了投资"符号",甚至成为缺乏内在成长性的"商品"。在流量明星身上,很多人性层面的东西被压制,他们在荧幕前的形象更多地像是一个"工具人"。并且,身居顶流地位,资源不断涌入,加强了团队对他们的纵容性,导致了流量艺人为所欲为的心态。除此之外,一些粉丝的疯狂追星和无底线地捧场自己的偶像,也让流量明星难以清晰地认识自己。再加上媒体迎合流量市场,缺乏自身职业话语权来监督和约束流量艺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最近顶流纷纷陷入丑闻的原因。

流量经济持续发展之后,娱乐业出现了翻篇重塑的现象。

1.回归内容本身

在过去的十年里,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吸纳了大量粉丝群体。然而,由于过分强调流量逻辑,也衍生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态现象。

鉴于此,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治理“饭圈”乱象问题。通知要求取消所有涉及明星艺人个人或组合的排行榜单,并严禁新增或变相上线个人榜单及相关产品或功能。调整“明星权力榜”可能是让娱乐重新回归“大众”的一次契机。在这个部落化的、智能分发的时代,社交平台的优势应该在广而告之,超越饭圈的局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而娱乐节目去流量化也传递了一个信息:内容产品最终要回到内容的生产规律上。

2.回归明星价值本身

影视行业中的流量崇拜现象家喻户晓。尤其是网络平台所推崇的流量逻辑,长期以来一直盛行着“大IP+小鲜肉”的模式。互联网公司倾向用流量来确定电视剧演员阵容,这些演员背后有着粉丝群体提供的数据支持。一些偶像明星虽然缺乏作品和过硬的实力,但凭借庞大的粉丝群体所带来的宣传效应,仍然能在娱乐圈中占据一席之地。

监管层的目标是塑造一个新的文化娱乐圈,期望从业人员热爱工作,并不断创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为观众提供优质内容。他们希望整个行业杜绝以流量和热度作为唯一标准,甚至参与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明星应该对粉丝和自己的演艺生涯负责任。

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清朗的视听生态和舆论场。

最近,总局又发出通知,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坚决抵制泛娱乐化”等八项事项。这些具体的举措表明,此次整治不仅旨在纠正饭圈乱象,更意在以此为契机,重构整个娱乐圈生态。

这体现了未来主管部门对于网络视听内容的管理和价值取向,也意味着平台将终止依赖偶像养成与赞助商合作的盈利模式。对于广电和视听平台而言,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节目形式,将为优质的视听节目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巅峰时期,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塑造所有行业都是值得的。”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发现,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仅仅依靠资本投入和追求流量可能会破坏一个行业的生态。因此,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资本天生是追求利润的,但它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塑造年轻人的“偶像”应该严格选材,并留下积极向上的作品,这直接关系到社会价值观、年轻人的思想道德和国家的未来。因此,规范艺人的职业道德、整治“饭圈”乱象刻不容缓,我们期待经过整顿之后,中国娱乐业能够呈现出风清气爽的崭新风貌。

来源: 红网时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6.com/4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