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年又一年,飞逝尽在一转眼之间。
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地改变。
21年跌跌撞撞地结束了,从年入百万到负债累累,对于光的渴望,始终没有停止过追逐。日子也总是要过的,简单说说22年的一些思路和玩法。
————————————————-
————————————————-
小卖家基本会被清理干净。
我不是危言耸听,拼多多发展到现阶段,对于运营技巧类的东西,已经没有太高的要求,电商最后的本质依然是供应链和资金链,小卖家靠天吃饭的玩法,在拼多多初期商品并不饱满的阶段,可以分一杯羹,但是发展到现阶段,商品数基本已经覆盖满,大部分大热类目都是一些源头大佬们在垄断,而一些偏冷的类目,也逐渐出现了部分拔尖玩家,制霸类目的情况越演越烈。
小麦没法活了吗?也不是的。
1,店群模式。
说实话,店群玩法我一直是看不上的,我指的是那种开几十家几百件然后玩采集的那种,但是今年在多个商家的反馈中发现,店群目前还是可以活,如果你脑子足够灵活,在店群的基础上精细化挑一些品出来配合付费,再整一整供应链,实际盈利情况不比一些腰部商家差。
2,接着就是风格店。
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这类店铺的活得,永远都比大部分卖家活得更滋润。但是这类店铺需要的时间和产品底蕴,难度系数也是不低的。核心点是选品眼光和做图水平,如果这两点特别有优势,可以考虑往这方面靠近。
3,高价公车。
在一些竞争并不算非常激烈的小类目里面,源头大佬看不上的蝇头小肉,可以考虑走这一套思路。很多人对于现阶段的高价刚车认知,并不够深刻,40%-50%毛利都已经算不上高价了,往往要上到70%-80%毛利的款,才负荷得起现阶段的OCPX消耗,并且能赚到到点小钱。
————————————————-
————————————————-
腰部商家的淘汰。
那些靠早入场霸好坑的腰部商家,随着竞争的激烈,PPC的抬高,如果依然使用之前的老思路去做店,基本会被淘汰。
我能给的建议是,不要盯着单链接,不要想着单品大爆款,多店多款铺上去,分散开来推,单链接怼个一千单锁需要付出的代价,远比5个店每个店两百单的代价要大太多。
模式要想清楚,记住一句话,不要想着单品大爆款,不要想着单品大爆款,不要想着单品大爆款。
————————————————-
————————————————-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品牌了。
当前百亿依然是大红利,人群精准,利润比较高,部分类目在百亿里面都能拿到大量的自然流量,纵观很多类目,百亿依然是没有完全渗透,机会依然还是很多。多去挖掘一些百亿还没出现的类目,找到对应的资源,提早入坑,可以分一杯羹。
4分那些黑标就算了,现阶段和白牌基本没啥区别,贴牌的玩法,据我所知的,大部分都活不下去了。
这里提一下品牌自营的事,很多大牌考虑到二选一,还没有入驻到拼多多,其实找个子公司或者挂个专卖专营然后玩自营,无伤大雅还能增量,何乐不为。
(PS:如果你手头有这些资源,抓紧利用起来。)
————————————————-
————————————————-
说到这里,又会有人跳出来问有没有什么黑科技。
特殊玩法类的东西始终会随着平台漏洞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淘汰,确实是有,但是我不建议大家用,走好正道,才是长久之道。
接着就是大家最爱谈的自定义推广。
付费推广分为两个目的,一是拉新,二是收割。
当前自定义推广更适合做拉新动作,考量的是搜索体量以及点击率,你指望自定义来实现盈利,多半是不太现实的。(除开一些低价大牌。)
OCPX在长时间内,依然会是主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6.com/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