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心先生这样说过:“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细心感受万物的奇妙,并倾注自己的情思,纵观一物一器,亦有寓意和深趣。
这是中国文人,独有的灵性。
唐《饮茶歌》:“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以青瓷泡茶品茗之乐趣,胜尝鲜露琼浆。
01
乾隆看一眼便心情大好
拍卖天价的美器,艺术收藏之选
龙泉青瓷始于1700多年前,是中国制瓷史时间至长、分布至广的窑系,宋时龙泉青瓷攀至顶峰,衍生出哥窑和弟窑两类。
哥窑为胎黑色,釉面布满开片,紫口铁足;弟窑白胎厚釉,青比美玉,无纹片,仅以釉色取胜。

在华丽瓷器中,弟窑青瓷有种“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意境,符合宋代美学思想。
宋贵族饮酒、煮茶、盛水都爱用它,仿佛有了这抹淡雅优柔陪伴,日子便能美如诗。
乾隆在他日日工作的养心殿中,摆设了80余件龙泉青瓷,冬青、粉青、梅子青……每一种釉色都是他慰藉烦闷的治愈色。

清《龙泉县志》:“凡瓷器之出于生二窑(弟窑)者,极其晶莹、纯粹、无暇,如美玉然。今人家鲜存者,或一瓶一钵,动博数十金。”
遗憾的是,北宋末年战乱,龙泉青瓷走向衰落,20世纪初窑火几乎完全熄灭。目前龙泉青瓷已是非遗瓷类。


弟窑青瓷存世量不多,一个龙泉粉青釉纸槌瓶,就拍出4285万港币的高价。古瓷圈流传:收藏一件龙泉,家室富万年。
现代所制的龙泉青瓷也被视为珍品,它是北京APEC峰会指定用瓷,杭州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指定礼品。

02
承续宋代龙泉青瓷弟窑工艺
得此盏,香盈、汤亮、茶温
龙泉青瓷,承续的是宋代龙泉青瓷弟窑的工艺脉络,臻于完美。

杯内厚釉,经高温1300多度还原烧制,杯底积釉如水。

龙泉青瓷经过配料、成型、修胚、装饰、施釉和素烧、装匣、装窑、烧成八个环节组成,其中施釉和烧成两个环节极富特色。
胚件干燥后施釉,可分为荡釉、浸釉、喷釉等几个步骤。
三次烧制,华丽蜕变
素烧温度比较低,一般在摄氏800度左右。
而釉烧则在摄氏1200度左右,按要求逐步升温、控温,控制窑内气氛,然后才进入正烧,最后烧成成品。

一只龙泉青瓷品茗杯的制作过程:
胎体为龙泉本地高岭瓷土,成本高昂、质感细腻;
刻刀化笔,在胚体作画,层次分明,如画龙点情;
施矜贵粉青釉,才得惊人玉质光华,成色滋润;
釉烧则在摄氏1200度左右,必须守在窑边,观察窑内温度、逐步升温、控温。
窑变之美,素净至极,既仰仗天时,更须多年经验。
03
千年非遗瓷类新秀
匠心臻品,纯手工质造
杨江鹏,大学本科学历、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壇根,现就职于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丽水市金牌技师、龙泉首席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以“半刀泥”技艺在龙泉业界独树一帜。





《清心》在第五届“青瓷传承与创新设计”赛事中荣获金奖。
《青莲》在“和合文化创新设计”赛事中荣获一等奖。
《牡丹格子纹盘》被浙江省博物馆作为精品永久收藏。
“福洗”、“江山如此多娇”、“梅瓶”、“葫芦瓶”、“荷韵镇纸”等作品被外交部指定为“国礼”。

少年时受制瓷业熏陶,经过几年刻苦钻研,在继承前辈传统基础上,融入对现代陶艺的个性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延续往日窑火余温。

04
中国人的一生之器
默然相对之,便引诗情之
一抹淡淡青色,让人心生宁静。

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用之共饮可以清心悦神。

杯型弧线,使品饮时感独得“包裹感”,轻轻一抿,温润柔美,啜饮时一不留神,茶汤溜入口中。
杯盏持温优良的品性,也使得茶汤内含物活性更高,更加香甜滑厚。
难得的厚釉,使水温下降的速率比别的杯子慢,人走茶仍温,静待知己归来。

哪怕日常品饮,称手体面,雅趣十足,珍藏于雅室,自成一道风景。好器赠知己,一生更何求。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节选)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

蕉下小语
/
手捧仙茗,心亦向暖
静待春归,静待知己归来
蕉叶山房生活札记
为你读取寻常生活中的诗与远方
(本文图文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下方文章,移步微信“蕉下小札”,蕉荫小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6.com/3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