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有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叫“喜新厌旧”,今天我想从说文解字角度讲讲“新”与“旧”。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一、何为“新”

“新”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其字源演化如下图所示。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新”的甲骨文有两款:

一是“辛+斤”,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二是“亲+斤”。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关于“新”的传统解读是“以斧斫木”,并认为“新”是“薪”的古字。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个人认为这种解读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对“辛”和“斤”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先看“辛”。

我曾经对“辛”进行过个人解读,认为“辛”是女人分娩,分娩之苦叫“辛苦”。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引申到植物上,植物结果类似于人类(女人)分娩,所以也叫“辛”,没成熟的果子是苦涩的,叫“辛味”。为了强调是植物,另造了“亲”字。在甲骨文中虽然没有发现单独的“亲”字(“亲”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金文),但甲骨文“新”中已含有“亲”。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再看“斤”。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传统认为“斤”=“斧”,其实是大谬的。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从“斤”的甲骨文看,表意的仅仅是一个击打动作和击打方向(重点看那个箭头),而击打的工具可以是任何东西,包括斧、戈、戟、枪,甚至木棒、竹杆等。所以,“斤”主要是表意击打,斤≠斧。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综上,“新”的甲骨文造字本意应是:用长柄工具(如木棍、竹杆等)将树上的果子打落下来。刚打下来的果子就是“新鲜”水果。

二、何为“旧”

“旧”是个简体字,其字源演化如下图所示。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传统解读为“鸱旧”,一种猫头鹰。个人认为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旧”在甲骨文中已出现,主要有两款:

一是上“雈”下“凵”,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二是上“隹”下“凵”。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不论哪一款,从古至今都认为“旧”的上面是“鸮”(猫头鹰),下面是“窝”(后来演化成了“臼”)。个人认为下面的“窝”是重点。

关于“鸮”,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甲骨文“雈”(huan2),表意的是有耳羽的鸮(比如我国常见的长耳鸮、短耳鸮),而第二款不带“卝”(guan4)的“隹”显然是指无耳羽的鸮,由于有耳羽的鸮在我国比较常见,所以“雈”就成了“鸮”的专有名词。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注意:是“雈”不是“萑”,前者“卝”头,后者“艹”头。

所以,建国后我们写成“艹”头的“舊"实际上是错的,而我们台湾省和韩国倒是保留了“卝”头。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综上,“舊”(旧)的甲骨文造字本意应该是鸮巢。

问题来了:为何“舊”会成为“新舊”之“舊”?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得了解鸮的生活习性。

我们印象中的猫头鹰是栖息在树枝上的,就连睡觉也是这样。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但是,任何鸟类都要生殖繁衍,蛋得下在窝里孵化。对于大多数鸮类来说,它们并不擅长筑巢,所以它们往往会另辟蹊径。

有的鸮会"废物利用":直接利用其他鸟类(如啄木鸟)遗弃的树洞或现成的树洞。布克鹰鸮(诺福克岛)、鬼鸮(格林纳丁斯)就以树洞为巢穴;长尾林鸮(朝鲜)和裸腿角鸮(塞舌尔群岛)也喜欢在树洞中筑巢。穴鸮(北美和拉丁美洲)是一种小型鸮,不在树上筑巢,而喜欢以啮齿类动物遗弃的洞穴为巢,或者自己打洞筑巢,还用动物粪便来装饰自己的小窝,以此诱捕屎壳郎。

有的鸮会“鸠占鹊巢":我国常见的长耳鸮就是典型的鸠占鹊巢型鸮类。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不论是“废物利用”还是“鸠占鹊巢”,对于这些鸮来说,这些巢可以说是“别人用过的”一一这就是“新“的反义的由来。鸠占鹊巢应该讲的就是“舊”之本义,鸱旧(鸱舊)指的是“鸠占鹊巢的鸱”。

人加一笔变新字变100个新字,一个旧加一笔变个新字?

三、总结

“新”和“舊”成为一对反义词的原因总结如下:

“新”的甲骨文造字本意应是:用长柄工具(如木棍、竹杆等)将树上的果子打落下来。刚打下来的果子就是“新鲜”水果一一这就是“新”之本质内涵。

“舊”(旧)的甲骨文造字本意是鸮巢。由于大多数鸮不擅长筑巢,往往利用其它鸟兽遗弃的洞穴或者直接鸠占鹊巢,即鸮巢往往不是“新"巢一一这就是“舊”之本质内涵。

对于人类,喜欢吃“新”果;对于鸮类,喜欢住“舊”巢。可见,从说文解字角度看,喜“新”不厌“舊”才是真谛。

(文中图片均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渣渣辉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6.com/2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