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全新品牌EmbersLab EL-3小书架音箱的技术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为大家分享了这对音箱在超近场和近场环境下的聆听感受。本文将接续上期内容,继续带来EL-3在中场以及远场环境下的试听体验。
点击回顾上期内容:
中国音响的又一个惊喜 — 全新品牌EmbersLab EL-3小书架音箱的深度评测
中场聆听:
试听空间:
家电论坛北京体验中心小试听室 35平米
信号源:
AudioOnes Symphony No.1、Lyngdorf CD 2
功放:
Gryphon TABU AT
对比音箱:
1、Rogers LS 3/5A 15欧黑牌
2、Harbeth LS 5/12
3、Dynaudio Audience 52
4、Dali Meneut 第六代皇太子
5、乐聆 Rhyme-3
大家都看得出来,挑战难度增加了。
前二轮对EL-3的试听让我增加了对它的信心。于是我把EL-3摆到了家电论坛北京体验中心的这间试听室,它的面积35平米、高度超过4米,空间增加、聆听距离加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有驱动力更强的功放来搭配EL-3。
另外,对比的几对书架音箱也是常驻家电论坛评测室、用来测试功放和信号源的。
“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一度我对Gryphon老板兼总设计师Flemming Rasmussen很是崇拜,在这位身高超过1.9米、脸上重重的络腮胡子的北欧大汉主持设计的功放都是充满力量的风格。
老烧友们都经历过在曾经的低收入年代,面对像Dynadio或使用Dynaudio驱动单元这一类很难推动音箱的搭配难题,我曾推荐用Gryphon的功放搭配一度获得了很多烧友们的认同。Gryphon TABU AT就是在那个时候推出的,也是Gryphon史上价格最便宜的功放机。这台输出功率标称80W的合并机即使在今天2万或3万之内也鲜有对手。
而TABU AT在取得饱满、宽松低频的同时,中高频会保持着非常好的鲜活度。这也是我在20多年前购入此机后一直把它留在身边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此机除去音量电位器稍有点老化外,状态一直很好。而上述几款经典的书架音箱也都是对功放要求极高的,Gryphon TABU AT却能把这些音箱推到出彩!
AudioOnes Symphony No.1 这台数播我也是在EL-3开箱后用它来作为信号源给这对小音箱煲箱用的。
“六月天”这个曲目的音乐文件是唱片公司的朋友特别给到AudioOnes厂家存放在这台数播机中16/44.1的母带文件,乐曲开始部分的低频动态具有极强冲击力,甚至我认为会有相当部分的音箱在音量稍高时低音单元会超出承受的功率范围。
用这个来试EL-3的3寸低音?
对呀!反正音箱不是我的……
实际试听的情况我可以告诉大家了:用控制力好的功放,EL-3真的是可以让我们再次刷新对3寸低音扬声器的看法。
“六月天”这段低频非但有超出预期的下潜,而且稳定在舞台后方,男声一出给出极棒的中频质感和密度,同时伴奏的民遥吉它迸发出非常强的金属光泽,EL-3居然在这个空间里发挥出了很强的冲击力!
这让我突然有了一个结论:用EL-3来听这一类的流行音乐也是相当不错的推荐!
像红衫仔这类给大音箱准备的曲目也用在EL-3上么?厂家也确实没交代我说使用EL-3时需要小心在意。
人手一张的Telarc这张老唱片考验音箱的关键是在极有力度的低频冲击下,弦乐部分还需要保持细腻、温暖的音色,这点EL-3也做得不错,因为我注意到在乐曲高潮部分、声压很强的时候,乐队各部分的层次和声场结像也都还保持得很好。这对于要覆盖60Hz至3KHz这么宽频段的3寸单元来说确实难度不小!
换上Lyngdorf CD 2后,我发现整体的声音通透、细节表现更好,但缺少些厚度,于是我把信号线做一些调整,换上Atlas Asimi的平衡线。
Lyngdorf CD-2 内部装有一台纯音频专用的CD光盘驱动器,配以二组独立的低噪声电源分别供应数字和模拟电路,D/A芯片是采用了支持24位/192kHz的Wolfson WM8740来完成数模转换,周边配合有Lyngdorf的精密时钟,输出部分以对称的线路构成全平衡输出级。
有些遗憾的是Lyngdorf CD-2并不支持SACD,我只好放弃一些事先准备好的SACD古典音乐唱片。
但是接下来播放的这张CD唱片让EL-3发挥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果要表现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唱片,莫过于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作为帕格尼尼一生中唯一公开出版的小提琴独奏曲谱,这部作品基本上把小提琴最复杂的技巧全部展现。
个人推崇的唱片版本是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演奏、由London出版这张唱片。这张唱片的CD版本好象不容易买到,我注意到有烧友收藏的黑胶。
里奇的演奏风格独树一帜,他特别强调弓弦相触时的质感,展现出奔放不羁,洒脱自然、毫无畏缩感的勇者气质,虽说与技术严谨、完美无瑕的“海菲茨们”相比,里奇的演奏可能略显粗糙,但他表现的帕格尼尼这些考验演奏者货真价实的硬技巧,能以激情四射、不拘小节的方式展现出来。包括二重泛音、双音奏法、左手拨奏、飞跃断奏等艰深技巧对所有的小提琴演奏者都是极大的挑战。而里奇却能以激情四射、不拘小节的方式诠释作品,另辟蹊径,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1947 年,里奇成为第一位录制完整的24首随想曲作品的小提琴手。而Decca在1960年再次为里奇录制了这部作品并以London公司名义发行唱片。
回到唱片播放系统,EL-3与Lyngdorf CD 2搭配出来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了。擦弦、拨弦、跳弓,EL-3以飞快的速度把琴弦细节和质感放射到空气中,同时小口径中低音单元的优势却在这里显现出来,即中频和中频下段的速度完全跟上高频的速度,让和弦的演奏部分坚实、饱满且干净利落!结果是在两只EL-3营造的空间中,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里奇稍偏快的拉琴速度和那种极具爆发力的激情!
“BMCD834 Music for Bang Baa Room and Harp”这张唱片被称之为“敲击之王”,并且占据TAS榜单三十余年,有音响媒体认为它的演绎和录音水准还在“全明星打击乐/敲击卡门”之上。
EL-3在这张唱片的播放中仿佛有超水准的发挥,即多种打击乐器舞台上方营造中非常丰富的堂音和空气感,无论有多少只乐器加入,每件乐器的定位都精准且稳定,各频段一直保持密集的信息量,投射出舞台之中各件乐器的虚拟三维形体。听到高潮段落我甚至感觉到EL-3的高、低频两端的延伸也被放大!
当然,3寸的低音口径的物理限制不会被突破,因为对比另外几件书架箱EL-3最大的不足之处不在于低频的量感而是缺少适当的宽松度,但在高质量的信号输入下,丰富的细节和各乐器逼真的音色会占据你聆听时的绝大部分注意力,让听者不禁为EL-3的出色还原而喝彩。
中场聆听小结
是低频下潜?量感?还是宽松度?
这里各位看官们一定会关注EL-3与对比的几对书架音箱的低频,驱动单元的振动面积决定了推动空气的量,也直接反映在低频的量感和下潜深度,除去乐聆Rhyme-3同样是3寸低音单元外,低音口径尺寸最小的LS 3/5A和Dali Meneut 也是4.5寸。LS 5/12是6寸,而口径最大的Dynaudio Audience 52是170mm接近7寸了。所以在聆听空间更大、距离更远的条件下,小口径单元在塑造的音乐舞台规模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A/B对比的情况下,EL-3会给听者的感觉是部分乐器的重量感不足。
事实上,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也许影响我们聆听体验更多的是音响系统表达出来的频段是否有良好的平衡性、较低的失真以及更重要的音乐所必须要有的感动听者的内涵,从听众听力的敏感度来看,中频段对人耳的影响更大,因此一对音箱最重要的环节在哪里就不言而喻了。
质量还是数量?
EL-3在它能表现出的频率范围内做到了非常好的重播音质。如同很多灵敏度较低的音箱一样,在换用高素质的驱动功放之后,EL-3的音质提升非常明显,虽然在用户端可能给EL-3搭配的功放预算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本文测试时的情况,但媒体评测就是要分享给大家不同测试条件下的聆听体验。
主观聆听的对比项目不止低频这一项,在其它项目中,包括透明度、细节还原、特别是乐器的结像和线条感,EL-3小箱都与对比音箱的实力在伯仲之间,同时EL-3在音色还原上又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即精致且稍带明亮色彩的中频和中频上段,所以在表现形体较小的乐器和人声的对比中得分很高。
是否要把EL-3推荐给具备中场聆听空间的烧友们呢?
在我二周多的试听过程中发现,在15至30平米的空间里,使用EL-3可以完成大多数音乐唱片的欣赏,而且能取得相当好的音质效果,但前提条件是搭配的功放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驱动能力,以EL-3为主组成这样一套音响系统的话,首先在扬声器环节上的投入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性价比,再考虑到EL-3对空间声学条件有很大的宽容度和摆位的灵活性,因此整体来看这套系统的大概率是会受音乐爱好者的肯定。
远场聆听的尝试:
远场聆听?这么小的音箱还会有远场?
是的,我们确实在较大的空间(家电论坛北京体验中心70平米视听室)做了搭配的试听,我认为最让人兴奋的还就是这个远场的音效!
在音箱不是我的,万一坏了有厂家的心态前提下,我会尝试把更大功率的后级功放接上EL-3,像Krell FPB600C这样的巨无霸也是尝试之一。
我真的在这个70平米的大空间尝试过演示Dali Meneut 第六代皇太子,详见拙文(用Dali皇太子Menuet 6代挑战70平米大空间用什么器材搭配?)。这次的搭配比Dali Meneut 的系统组合还更高一筹。
形式和器材搭配就如下图:
至于远场聆听的主感听音结论,我想是不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北京组织一场线下的分享会,让更多的烧友来一起交流…….
烧友们:您的意见呢?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nshang6.com/11913.html